2019年4月,深圳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总体部署,与昭通市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
昭通专家学者们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促进了昭蓉两地文化艺术的共享与交流,展示了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昭蓉两地文化交流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我市文化事业和文艺创作的发展,为我市多出文艺新人、多出文艺精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升华和宣传我市文化,提升文化品牌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有幸参与基层一线扶贫工作,详细统计过乡村扶贫干部需要管理维护各职能部门关于脱贫攻坚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不下10个,如国办系统、省级大数据管理平台、省级易地扶贫搬迁系统、市级扶贫信息管理系统 、各类手机 APP系统……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权力的最末端单元,通常人员编制不超过 100人,但是职能职责一样不少,基本就造成了一个人要同时承担不同部门的多项职能职责,所以很多基层年轻的同志因能够熟练操作电脑和智能手机,而不得不承担更多的信息系统管理职责,也就导致了基层年轻干部白加黑、5加2工作成常态,对系统数据的维护质量还不一定能够保证。
对基层扶贫干部来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主观上要让各级各部门的决策者能够充分认知服务群众的初心,是体现在基层干部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体现在基层干部维护群众利益的每一件小事上、体现在充分解放基层村干部生产力上,能够真正体谅基层,做到不折腾。从而让大量填表、统表、报表的时间束缚了广大包保人员的手脚,反而没有时间真正对贫困对象采取行之有效、有针对性地帮扶,最终导致很多非常好的扶贫项目没有针对性。自 2015年11月以来,上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将各类信息系统局限于自身部门的一亩三分地,甚至在部门内部瞎折腾,不停地上名目繁多的信息管理系统,让基层扶贫干部怨声载道。在开展主体教育活动中,一项很具体的要求就是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转变作风。村两委原来是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一种渠道,因系统管理等原因导致乡村年轻干部反而较少与群众面对面交流。
自2015 年 11 月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和精准扶贫第一次回头看工作以来,基层扶贫一线干部紧紧围绕贫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开展各项工作。首先,要坚决跳出表、卡 、册 满 天 飞 的 怪 圈。马钧说,昭通要抓住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优势,加快栽培技术的改革,建立品质优先的栽培制度,进行组织化生产,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昭通苹果无论是外观、品质,还是口味,都是世界一流的,昭通苹果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非常不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马钧考察后对昭通苹果也赞叹不已。伊朗农业研究教育和示范组织科学委员会成员Ahmad Abbasi Moghaddam说,这是他第一次到昭通,觉得昭通很漂亮,昭通人民都非常友好,通过这次参观,看到了昭通苹果和马铃薯的生产情况,发现昭通有很多品质优良的品种,管理也很现代化,相信昭通苹果和马铃薯产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程存刚说。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优势突出,特点鲜明,苹果、马铃薯产业栽培技术先进,苹果口感绝佳,堪称世界一流。专家学者们还就昭通如何更好地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8月20日,在第三届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创新研讨会开幕前,来自孟加拉国、保加利亚、柬埔寨等国家农业部或农业科研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云南、陕西、西藏等省级农科院和相关部门的近300名与会专家学者、相关负责人走进昭阳区、鲁甸县考察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专家学者们先后来到昭阳区苏家院镇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苹果基地、昭通绿健果蔬商贸有限公司苹果庄园,鲁甸县水磨镇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繁育示范基地、新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品种试验基地、昭通农投公司科技育种工程中心,考察昭通市苹果、马铃薯培育、种植等情况。2019商洽会上展销的昭通苹果 范云 摄昭通苹果 聂孝美 摄西魁梁子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昭通市昭阳区靖安镇)柴峻峰 摄昭通马铃薯丰收 张捷 摄(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怀滴/文丨除署名外,其余图片均由钟怀滴拍摄)。程存刚说,昭通大规模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好老百姓,不能盲目发展。
要做好苗木等基础性的工作,夯实好产业基础。采用新技术提高建园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推动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今天看的昭通苹果种植基地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很震撼,没想到昭通的苹果种植技术这么先进,也没想到昭通的苹果品质这么好目前现场未发现人员伤亡,滞留车辆200辆,滞留400人,交通堵塞10公里左右。
豆沙关至盐津方向车辆建议绕行:G85渝昆高速。请过往车辆听从现场人员管理,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及时间。
盐津公路分局已投入装载机 2辆,保通人员9人,养护生产车1辆,应急保通车1辆进行抢险保通。2019年8月21日上午7时39分,昭通公路局盐津公路分局在养护巡查中发现,G247景泰-昭通K1776+200-K1776+500(七里半)多处受8月20日晚暴雨影响发生泥石流,导致道路多处全幅阻断,方量累计约2000m3。
预计2019年8月21日18时可以恢复交通所以我一定要从云南昭通赶回来给大学生讲解一下。一天赚一百块钱就够了,多赚太辛苦……我希望都能把这些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成为教材,为后面的外耕农户提供借鉴,提高效率。其中,时间最早的机票显示是2017年6月,最新的就是8月10日这一张。横栏镇目前已经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为重要的花木基地,但随着发展,土地制约等因素成为了发展瓶颈,如何突围,必须要有人敢为尝试,取得更好的经验,再逐步推广。今年下半年,梁申华在昭通盐津县的花卉苗木就要陆续长成上市了,农民的收入也将进一步提高。
两年前,他带着资金去云南昭通,成为了中山市花卉苗木行业产业扶贫的先锋队员。不过,让人高兴的是,这里的土质和租金都符合我的要求,于是我决定把横栏的花卉苗木成功经验移植到这里,用产业造血式扶贫。
有学历、有文化的人,如果能够回到农村里来,他们就是我们未来农业的希望。梁申华的儿子委屈得差点要哭。
亏欠亲人太多了,还好两年的努力,盐津那边的产业即将迎来大丰收,所有的事业逐步走上正规,我会设法把这些都补回来的。没有休息,便从早上一直到晚上七点,爬山、爬山,再爬山,一直在跟着爬惯了山的当地人后面,梁申华不敢说累,更不能叫苦,一直到了牛寨才开始吃晚饭。
既是扶贫也是花木业突围在扶贫中,我们又把另一个任务交给梁申华。2017年6月,我第一次到云南昭通的盐津考察,由于盐津没有机场,离它最近的机场是四川的宜宾机场,从广州飞到宜宾,已是凌晨。在为这50多名暑假回乡的大学生讲解人中,让人惊喜地看到了花卉苗木达人——梁申华,他忙着在云南昭通扶贫,难得约见一面。从此,他不停地在两地来回奔波忙碌着,以一个农民的责任与担当,挑起了昭通扶贫和为横栏花木探路的双重责任,那100多张飞机票,记录着他两年多时间里20多万公里的扶贫与产业突围之路。
三沙花卉协会会长李炳林告诉记者。拿着最早到昭通的这张机票,梁申华说起了他印象深刻的第一天。
进入关键的时期,梁申华几乎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盐津,从栽培到管理、到统筹调度、到联系客户……可是当他接到镇团委的电话,邀请他为回乡的大学生讲述花木业,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下了。可是,自从扶贫后,就没有和家人一起过过生日了。
梁申华儿子告诉记者,他姐姐生日那天的蛋糕都订好了,一家人准备晚上庆祝一番。我爸爸虽然时常赶回中山。
有空我就多学些吧,未来的农民必须要大学毕业才能胜任,这也是我重视大学生回乡就业、回乡创业的原因。可是中午时分,盐津的一个电话,就让梁申华赶往广州飞了过去。这天天气炎热,在花地中穿行,人的衣服湿透,梁申华却兴致盎然,不厌其烦地解说着。当时盐津的一位副县长在机场接上我,然后就一路高速,约莫两个小时后到达了所在地云南昭通盐津县庙坝镇。
作为三沙花卉协会副会长的梁申华,便担起了全力扶贫和为产业探路的双重任务。来源:中山日报 柯颂 文波丨中山网。
为扶贫顺利亏欠家人很多在梁申华办公室,记者看到了抽屉中那一张张的飞机票,共有123张,每一张机票,不是广州到宜宾,就是宜宾到广州。梁申华介绍,2017年12月16日,他在盐津县成立卉盛分公司。
从此,这里便成了他第二故乡,全身心地投入进来。梁申华表示,自从到了外地扶贫和种植,让他明白了要做好一个现代农民,不仅要有过硬的种植专业知识,还要懂心理学、教育学,甚至行为学。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